第38章 躁動的青春

-

初三一班的班主任汪天亮是隔壁沙步大隊的,民辦教師出身,聽說也是鄉中學的畢業生。

據說當年在鄉中學高中部畢業以後,因為“政治方麵表現良好”,被學校留校任教了,主要教初中部的政治和曆史。

說實話,他的講課真的很一般,隻會照本宣科,很多知識點問他都需要“研究”半天,這或許也是那個年代很多農村學校的特點吧。

哪怕再差勁的學生都會有自己的追求,何況還是“政治明確”的汪老師,他現在鉚足了勁的要往上爬。

教育局的領導說了,要是今年的中考有所突破,就會考慮解決他的編製問題。

他就有可能成為公辦老師,所以這段時間他是特彆的賣力,整天的在教室外麵轉悠,監督初三一班的學習。

這次譚震到初三一班,其實也是他的手筆。

譚震的期末考試成績一出來,他就連夜找了校長,將譚震收入囊中。

等另外兩個初三班的班主任反應過來,他已經是將譚震的學籍資料都已經辦妥了,這也使得另外兩個初三班的班主任老師後悔不已。

要知道學校也是講績效的,尤其是畢業班的老師,你嘴上說再多,都是假的,隻有提高升學率纔是真的。

“同學們!這個學期是最關鍵的一個學期,你們將要迎來中考,它將決定你們的未來走向,考高中,考中專,務農…”

“你們自己好好想想,時間是寶貴的,希望你們好好上課,將來學有所成…”

汪天亮一臉的威嚴,虎視眈眈的看著下麵的學生。

譚震還是被安排在最前排的位置,依然還在講台下麵。

班主任汪天亮走了以後,譚震這纔有機會觀察身邊的同桌。

譚震的同桌是一個身材纖細,苗條性感的小女生,穿著一套南方流行的青色牛仔套裝。

披肩長髮,標準的瓜子臉,配上禍國殃民的絕世美顏,絕對是許多男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在後世的人看來,穿緊身的牛仔褲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怕是大爺大媽,穿它的都不在少數。

可是在八十年代的農村,這絕對是非常“前衛”的事情,何況還是在鄉中學。

不得不說,這位女同桌實在太有料了,胸前的“豐滿”包裹在短小的牛仔上衣裡麵,彷彿呼之慾出,看的譚震都忍不住嚥了一口唾沫。

“小弟弟,你很不老實呦…”,隨著一聲嬌笑,一隻纖細白皙的小手揪住了譚震的耳朵。

“姐…姐,你放手,疼…”,譚震感覺耳朵被扯的有些難受,忍不住齜牙咧嘴的叫了起來。

“小弟弟,我叫汪蘭,班裡人都叫我蘭姐,在這裡隻要乖乖聽姐姐的話,姐就罩著你!”女同桌拍了拍他的肩膀,得意的對他說道。

譚震很想說,小姐姐,你是武俠小說看多了吧,還罩著我,你以為你是大俠呀!

可是好漢不吃眼前虧,誰叫自己小呢,譚震趕緊舔著臉上前拍馬屁。

“蘭姐,小弟初來乍到,以後請多多關照!”

“不錯,有前途!”蘭姐見到譚震如此上道,很是欣慰,她滿意的點了點頭。

“小弟,聽說你學習不錯,以後我作業的事就全靠你啦,還有考試的時候,你懂得的…”蘭姐伏在他耳邊,語重長心的對他說道。

譚震感覺有點懵,這樣也行?

就這樣,譚震開始了初中三年級的學習生涯。

儘管隻有短短的半年就將迎來中考,可是它卻是決定人生命運的第一道門檻。

如果不能越過它,那麼今後的人生規劃也將無從談起,更不用說上大學了。

雖然自己的成績很好,還是年級的第一名,在鄉中學基本可以稱王稱霸了。

可是譚震知道,中考是麵向全縣的考試,他將要麵對的是全縣的初三畢業生。

譚震所在的宜城縣雖然不大,可是也有十幾個鄉鎮,一百多萬人口。

除了每個鄉鎮的中學,還有縣屬的幾所中學,就算每箇中學一百個初三畢業生,加起來也是不少。

他清楚自己的使命,每天都在不斷的學習,偶爾還要看看高中的課本。

因為他要預防出題的老師搞個突然襲擊,這種超綱的事情在曆屆的中考或者高考中都出現過,不得不防。

來到初三一班以後,譚震多了一個任務,就是每天幫自己的同桌寫作業。

作為初三班的“大姐大”,“蘭姐”還是很講義氣的,每次幫她寫完作業,譚震都會得到一些獎勵,有餅乾也有糖果,甚至還有巧克力。

這也讓譚震對蘭姐的家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不是什麼人都能買的到巧克力的。

通過和蘭姐的聊天,他才知道,原來蘭姐家以前也是村裡的困難戶,屬於吃了上頓冇下頓的那種。

或許也是這個原因,蘭姐的父母一狠心把孩子托給了家裡的父母,跑去了粵省闖蕩。

冇曾想到跑到粵省以後,發現這裡私營經濟發達,掙錢機會還挺多,便想在當地打工掙錢。

可是工廠招的基本都是技術工或者那些年輕人,像他們這種冇有技術,年紀又大的工廠根本不收。

兩夫妻無奈,隻能是上街撿破爛,靠賣廢品維持生計。

都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冇想到拉下臉撿破爛卻成就了她們。

兩年功夫,他們就在當地靠撿破爛建起了自己的廢品站,不但還清了外債,還開起了回收公司,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

蘭姐的父母發達以後,家裡的生活也變得好了起來。

因為父母常年在外,不能在家陪伴幾個孩子,便儘量在經濟上彌補他們。

外頭流行的衣服,鞋子,化妝品,隻要外麵有的,想要的,他們都會想辦法給孩子寄回來。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纔有了蘭姐不差錢的豪橫。

那個年代的農村學生經濟上普遍都比較拮據,往往囊中羞澀。

蘭姐家境變好以後,零用錢也多了起來,成了鄉中學有名的大款。

再加上她一向大方,經常請吃請喝的,身邊自然而然的就聚集了不少“狐朋狗友”。

這樣的朋友多了,蘭姐放逐的心便一發不可收拾。

好好的一個女孩子,打扮的像一個假小子一樣,整天在學校呼朋喚友,不是聚眾鬥毆就是在打架的路上。

她也成了鄉中學名副其實的“大姐大”,可以說在鄉中學是無人敢惹。

其實“蘭姐”本性並不壞,雖然有時候說話有些衝。

那都是由於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過度溺愛,缺失家庭的溫暖,纔會造就了“蘭姐”跋扈囂張的性格。

在後世,有一個話題叫“留守兒童”。

說的就是九十年代以後,大量的農村勞力湧向長三角,珠三角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打工創業,家裡留下的婦女、兒童、老人,由此引發的一係列社會倫理現象。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愛的缺失,這裡麵有不但有母愛、父愛、丈夫的愛,還有家庭的溫暖。

正是這些缺失的東西,讓他們的家庭收穫了金錢的同時,卻失去了家庭該有的那份溫情。

當他們多年以後收穫了自己需要的金錢地位,滿心歡喜的回到家中。

卻發現失去了親人的愛,麵對毫無生氣的家庭,他們這才後悔,悔不當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