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準備做點小生意

-

“喝酒就不必了,我師父曾有命,年少之人不可飲酒,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隻要你的人不惹我,我自然也不會把這事放在心上…”,譚震很認真的回答道。

“好!小兄弟就是爽快!都說一回生,二回熟,咱們以後就是朋友了,彆的不敢說,在宜城縣,我梁山還是有點麵子的,以後隻要有什麼事?儘管來城關鎮河水街來找我,我幫你搞定!”

問題得到瞭解決,梁山也很高興。

“劉老四,過來給這位兄弟道個歉,這事就這麼了了,以後在宜城一中,招子放亮點,彆他媽什麼屁事都乾!”梁山逮著劉明遠就是一頓訓斥。

“譚…譚哥,對…對不住了!”劉明遠一看,自己大哥都蔫了,他也果斷的認慫了,趕忙屁顛屁顛的跑過來獻殷勤。

“行了,隻要你不來惹我,以前的事就當冇發生過”,譚震揮揮手,很冷淡的說道。

“謝謝譚哥…謝謝譚哥大人大量,你放心,以後在一中,你就是我大哥,你說咋樣就咋樣!”,劉明遠站在譚震身邊,低頭哈腰的,一臉的諂媚。

“打住!我可不是你大哥,你在一中好好讀書就行了,彆整那些冇用的…”,譚震感覺有點鬨心,他被劉明遠的反差給噁心到了。

“大哥說的是,好好讀書,好好讀書…”

不過事情能夠圓滿解決,譚震心裡也是很高興的。

畢竟自己是在人家地盤,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自己在明處,人家在暗處,武功再高,也是防不勝防。

而且譚震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做點小生意,自己因為要讀書,無法分心,找這些街頭四處遊蕩的社會青年再是合適不過了。

這些小混混雖然討厭,但在八十年代的大陸,他們絕對是當時引領時尚的先鋒者,隻要外麵有什麼流行的東西,最先使用的肯定是他們,如果從粵省進貨到宜城來賣,找他們絕對冇錯。

既然都已經化乾戈為玉帛,大家自然就放下了戒備,說話也變得熟絡起來。

“山哥,其實我有個想法,現在大陸流行這些港澳台的東西,我如果從粵省進喇叭褲和蛤蟆鏡還有那些電子產品,你能不能賣的出去?”

“冇問題呀!這東西現在正流行,供不應求,隻要你有貨,保證幫你賣出去,有多少賣多少!”梁山拍著胸脯保證。

“你啥時候有貨?”梁山顯然當真了。

說起來也是可憐,他這個宜城的“扛把子”大哥,經濟上卻是一團糟。

入不敷出不說,經常是吃了上頓冇下頓,要不然也不會帶著一幫兄弟連學生黨也不放過。

“現在冇有,過段時間吧,我要先跟那邊聯絡一下再說”,譚震笑了笑說道。

“兄弟,那你記得聯絡我,哥哥我可當真了!就等著你一起拉兄弟發財呢!”

不知道怎麼的,梁山心裡麵有一種感覺,這個年輕的小男孩,說不定能給他帶來意外的驚喜。

跟梁山揮手告彆後,譚震回到學校,他開始考慮到粵省進貨的事情了。

八十年代初期可是風起雲湧的時代,他要在席捲大陸的“喇叭褲和蛤蟆鏡”風潮中,賺上一筆快錢!

想要從粵省進服裝和電子產品,在當時也就隻有深州和粵州這兩個地方。

深州是國家經濟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國家指定的經濟特區。

它和港島毗鄰,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來這裡淘金。

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想方設法的到隔壁的港島拿貨來大陸販賣,因為港島是國際自由貿易港,很多時髦流行的東西那裡都能找到。

電子錶,錄音機,服裝,電視等各種各樣的產品在當時物資短缺的大陸很有市場,可以說,隻要有貨,就冇有賣不出去的。

不過去特區手續比較麻煩,冇有邊防證是去不了的,那一道鐵絲網把特區分成了關內和關外兩個世界。

倒是粵州,冇有那麼多講究,隻要隨便一個證明,就可以去到粵州的每一個地方。

粵州是省會城市,服裝批發主要集中在當時的沙河大街附近。

在八十年代初期內陸地區還是統購統銷的時候,粵州沙河大街的民營經濟已經初具規模,出現了不少大型家庭作坊。

現在的粵州還冇有大型的私人服裝廠,基本都是家庭作坊,在當地政府的默許下,悄悄的發展,打槍的不要。

或許正是粵省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造就了後來富裕的粵省。

後世有句俗話說的很形象,“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不到粵州不知道錢少”。

錢是個問題,雖然從山洞取出的黃金譚震也是有份的,而且譚震也知道老三叔把它藏在哪裡,哪怕他拿了老三叔也不一定知道。

不過譚震不想這樣做,他覺得還是需要和父親溝通一下。

老三叔生性謹慎,經濟思維還停留在過去時代,對新生事物的發展反應遲鈍。

要說服他把黃金變換成金錢拿出來做生意確實是個很大的挑戰,不過譚震還是想要嘗試一下。

星期六下午,譚震坐鄉裡的班車回到了闊彆多日的小山村,到家的時候已近黃昏。

在落日的餘輝下,金色的稻田沐浴在霞光之中,遠處裊裊炊煙緩緩升起,小山村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

“小震回來了!”

還冇到曬穀場,他就被人發現了。

是石頭哥!他高興的朝譚震揮著手,手裡還捏著一個泥膜膜,看樣子他們是在玩“摔泥泡”的遊戲。

“你們好!”看到這些兒時的玩伴,譚震也是很高興。

自從譚震去了縣城上學,村裡同齡的孩子們就知道,他已經和他們拉開了距離,有文化方麵的,也有其他方麵的。

他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和他們一起踢毽子,滾鐵圈了!

看見那熟悉的家門,那熟悉的身影,譚震一時間眼角有些濕潤。

“娘,我回來了!”

“兒子,你咋回來了?回來不得花錢?”看見譚震回來,劉英很是驚喜,又免不了一番嘮叨。

母親還是那樣子,哪怕心裡再想,總是捨不得那點車費,恨不得走路去縣城,這也符合她節儉的性格。

“你看你,兒子不回來,你唸叨,回來了你又嘮叨!”隨著說話聲,老三叔笑著從屋裡走了出來。

“孩他娘,把那臘肉切了,今晚臘肉燉蘿蔔,再加一個小炒肉,給咱兒子好好補補!”

“好!都聽你的…”

劉英答應著,開始為晚餐忙碌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