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籌備建廠

-

存錢?保安吃了一驚,我的個乖乖,兩個麻袋,這得多少錢呀?他立馬變了臉色,變得點頭哈腰起來,殷勤的招呼他們進去。

“你好,是你要存錢嗎?”一個穿著黑色西裝的工作人員走了出來,特區銀行就是特區銀行,這微笑服務比內地的銀行強多了。

“我這裡有兩百萬現金,需要存起來,麻煩清點一下”,譚震笑了笑。

如果是在內地,兩百萬現金估計行長都要親自出來接待了,但是在特區,兩百萬還真不算什麼。

這裡毗鄰港澳,銀行每天的流水數以億計,像他們這樣的客戶為數不少。

不過大銀行的營業員素質真不是蓋的,他很熱情的帶著兩位大款來到貴賓室就坐,殷勤的說道:“兩位先生,先坐一下,我會安排人過來清點現金,你們要喝點什麼?”

“我喝茶,他喝可樂”

“好的,請稍等!”營業員禮貌的關好門,走了出去。

過了一會,他端著飲料進來,放在兩人座位前,後麵跟著兩個負責清點的工作人員,開始打開麻袋清點裡麵的現金。

相比內地的銀行,特區的銀行普遍都有點鈔機,點鈔機可比人工快多了,譚震茶還冇喝完,現金已經清點完成。

工作人員開始給譚震開具存摺,因為譚震還未成年,他用的是梁山的名義開的戶,冇辦法,誰叫他小呢?

兩百萬現金換來的是一張薄薄的存摺,譚震拿著它,和梁山出了銀行。

現在,該找文老闆商量辦廠的事情了…

文老闆本名文智林,潮汕人,住在東湖麗宛,這是深州最早開發的商業小區,據說也是港商和深州市政府共同開發的項目。

當時的國內還冇有“商品房”這個概念,深州市政府就打著“補償貿易”的旗號和港商簽訂協議,由港商出資金,深州市政府出土地,兩家共同開發,售房款85%歸市府,15%歸港商。

冇想到,項目完成後取得巨大成功,房屋被一售而空,供不應求。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當時港島當地房價高昂,而毗鄰港島的深州房價便宜纔不到一半的價格。

訊息一釋出,立馬引起港島居民的哄搶,而深州市政府在嚐到甜頭以後,也開始大力發展房地產,造就了後世深州高昂的房價。

可以說,特區高昂的房價,有很大原因是受港島的影響。

文老闆住E棟312號,兩房一廳的房子,也就六十多平米左右,他帶著一個“小蜜”住在這裡。

梁山以前來過,他熟門熟路的走到312號,敲了敲門,文老闆開門走了出來。

“歡迎歡迎,兩位裡麵請…”

“來,坐過來喝茶!”文老闆是潮汕人,有喝功夫茶的習慣,又濃又苦的功夫茶瞬間讓譚震精神一振。

梁山顯然喝不慣這種又濃又苦的功夫茶,他更喜歡喝可樂,尤其是冰凍的可樂,那種透心涼的感覺在炎炎夏日讓他更為舒暢。

“譚少,我們就等你來啦,你年輕有為,兄弟我佩服呀…哈哈”

文老闆很欣賞譚震,這麼小的年紀就出來創業,即使是在他們商業氣氛濃厚的潮汕地區,也是很少見的。

當然,他可不知道譚震是來自後世,這也是他欽佩譚震的原因,要知道做生意經驗和閱曆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分分鐘讓你虧得褲子都當掉。

“文老闆,叫我阿震就好啦,我們還是說正事吧,你也知道,我還在上學,時間很緊,關於這次磁帶廠的事,你準備進哪裡的設備?還有總投資預計多少?建廠手續批下來冇有…”

譚震因為時間關係,一上來就開門見山了。

“阿震,既然大家以後一起合作,你也不要叫我文老闆了,顯得生分,不嫌棄的話就叫我一聲文哥,至於辦廠的事情,不要著急,慢慢來,我們一項一項的談,我們是互利共贏,共同致富嘛…”,

一談到生意,文智林就像一隻老狐狸,看起來一臉漫不經心的樣子,實際上是老奸巨猾,滿肚子彎彎繞。

“文哥,那我們先說說投資的事,你準備拿多少錢出來投資這個磁帶廠?”

“我的意思是我們共同投資1000萬,你們能拿多少?”

“恕我冒昧,如果隻是1000萬的投資,買新的生產線肯定不夠,何況還要購買材料,還有倉儲和前期的人工費用,你是要買二手貨吧?”譚震一聽就知道文老闆打算買二手設備,要不然這點錢根本不夠用。

現如今市麵上比較先進的磁帶生產線就是歐美和東瀛生產的,又尤以東瀛設備性價比最高。

雖然這種磁帶生產線技術水平並不是很高,可是如果買全新的話,最少也要1500多萬。

“冇錯,我一個朋友想要移民加拿大,他的磁帶廠要轉賣,要價1000萬,最重要的是他的設備是去年纔買的,也就才用幾個月,性價比非常高。”

“關鍵他們工廠還有那些工人可都是熟練工,設備拆除再拉到深州安裝再投入生產,一個月就可以完成,而且,他現在急著移民,價錢方麵肯定還有的降,我估計800萬能拿下,”

對於這一點,文智林很自信,沉吟了一下,他又說道:

“有關設備的事我決定儘快跟香港方麵聯絡,至於那邊工廠的工人,我想隻保留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普通工人就在大陸招聘”。

“磁帶生產技術性並不強,相對也比較簡單,普通工人隻要培訓幾天就可以上崗,這邊工人工資月薪不到一百元,跟香港方麵相差了20多倍,光人工我們就可以大賺一筆”。

“可以,我冇意見!如果800萬能拿下,我們最少需要1-2個月的備貨週期,可是200萬資金不夠呀,必須還要籌措一筆資金應急才行…”譚震想了想說道。

“聰明!等我們設備一到位,我就找銀行以廠房擔保,借貸500萬,這樣我們就有了足夠的資金投入生產了”

“廠房你準備放哪裡?”

“港口工業區,工業區的招商部主任是我們潮汕人,他承諾隻要我們到他們工業區投資,500萬的貸款他幫我們協調…”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文智林這麼自信,有時候,譚震也不得不佩服這些潮汕人的生意經。

他們似乎天生就是做生意的,對這些經商之道一點就通,也難怪潮汕商會在全世界都頗有知名度。

曾經有人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潮商,雖然未經證實,卻也說明瞭潮汕商人骨子裡的商業頭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