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娘娘,你那些詩還是彆作了吧

-

百越之中的情況,趙術暫時一無所知。雖然他也留在了後手,但,百越的地勢不利於通行,想要傳播訊息,需要漫長的時間。所幸,趙術並不著急。當下的他,自然是以收攏閩中郡為主,他心裡清楚,光靠李由以及隱為,短時間之內,根本難以掌控閩中郡。這一日,趙術正在書房喝茶,隱為匆匆而來:“公子,李由郡守到了,與此同時,還有三萬戶民眾!”聞言,趙術沉吟片刻,道:“將民眾先行安置,之前我們搭建出來的房舍騰出來,讓他們先行暫住!”“同時將李由請入書房!”“諾!”半個時辰後,李由風塵仆仆的趕來。“臣見過公子!”看著李由,趙術笑了笑:“世兄不必如此拘禮!”“坐!”“北辰奉茶!”“諾!”點頭答應一聲,李由落座:“公子,數年不見,如今公子已是戰功赫赫!”聞言,趙術輕笑著回答:“世兄不也是從一介郎中,一躍而起,成為了一地郡守!”“閩中五萬戶,全部都在世兄一人肩頭壓著!”抿了一口涼茶,李由話鋒一轉,道:“以公子之見,當下當如何?”灌了一口涼茶,趙術沉聲,道:“一,從南方調糧,保證三萬戶民眾的所需以及耕種!”“二,派遣農人,教導他們學會種植南方的稻穀!”“三,統一文化語言!”“四,開墾荒地,安置三萬戶民眾,對於當地越人,進行開化教育!”說到這裡,趙術話鋒一轉,道:“王上將你放在閩中郡,便是因為你的身份,老師現在便是長史,等大秦統一天下,必然會成為大秦丞相!”“而你也是一郡之首,而閩中郡冇有老秦人,除了當地的越人,便是山東庶民!”“你的任務便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秦人,對於朝廷給於認同!”“之前的四條,是立足之策,而最後一點,則是長久之策,這一點,你當謹記!”“隻有做到這些,王上纔會.......”.......聞言,李由沉吟半晌,朝著趙術,道:“公子放心,臣明白!”“北辰,將隱為叫來!”“諾!”“世兄,閩中郡的郡尉是隱為,出自隱宮暗脈,但是他們不擅長用兵,如今隻是在學習之中。”趙術看著李由,一字一頓,道:“閩中郡,我就交給你了!”“公子放心,臣一定全力以赴!”這一刻,李由一臉的肅然,他心裡清楚,趙術隻怕是要進攻百越了。他雖然渴望戰功,但,他也清楚,這一輩子,他註定了要成為文吏。而成為閩中郡郡守,這是一個機會!說完,趙術朝著李由,道:“休息一日,便開始忙碌吧,現在的閩中郡,還是一窮二白!”“等我離開閩中郡的哪一天,再給你接風洗塵,也算是給我送行!”“諾!”......伴隨著李由到來,閩中郡方纔走向了正軌。當日,李由連休息都冇有,便頒佈的第一道政令:“按照大秦國策!編戶齊民。”“重新統計人口黃冊!”“與此同時,輿圖司出發,繪製閩中郡地圖,標註田地平原!”站在閩越王的宮殿中,李由眼中滿是肅然,他從其中挑選了一處偏殿,作為閩中郡郡守府所在。“慶奕,交給你一件事,一個月內,我要閩越族人,全部學會大篆以及秦言。”“諾!”點頭答應一聲,慶奕一臉的嚴肅,然後轉身離去,他雖然對於大篆與秦言也不熟悉,但為了郡丞這個位置,他不惜晝夜的學習,終於是掌握了。雖然不熟悉,但隻要都加練習,就會熟稔於心。望著慶奕離開,李由眼中滿是肅然,他心裡清楚,閩中郡的民眾,可謂是一團亂。“李成!”“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南方諸郡,與他們聯絡,以公子的軍令,借調一批糧種南下,同時從抽調百工南下。”“並且,從就近的郡縣,拆分一個商社南下!”李由語氣凝重,一字一頓,道:“這件事,很重要,必須要在短期之內完成。”“在公子術離開之前,將一切辦妥!”“諾!”等李成離去,李由站在簡陋的地圖前,一動不動。他心裡清楚,南下的三萬戶,依舊不過最多十五萬人,當地閩越大約有兩萬戶,也不會超過十萬人。這意味著閩中郡有二十五萬不到的人口。按照郡縣製度,閩中郡之下,自然是要有縣鄉裡......萬人為鄉!聚鄉為縣!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可是清楚,在東甌,還有躲藏在深山老林的東甌人,這意味著,每一個縣都需要防守之力。本來他打算治所在長樂!但,東甌人大多在北,他必須要坐鎮原本的東甌。一念至此,李由提筆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大圈,然後畫了五個小圈。占據了閩中郡的五個方向。閩水南一個,也就是沙溪方向,與此同時,閩水北,建溪方向一個。沙溪與建溪交彙之地一個。這是三個。同時在長樂一個,最後一個在東甌。夜色沉沉,李由才匆匆睡去。他心裡清楚,明日的事情極為的繁忙,他需要養好精神,三萬戶人口,需要他在明日安置。而且,還需要保證不生亂與不餓死。翌日。洗漱過後的理由,冇有在官署中多待,而是來到了幕府之中,見到了趙術。“公子!”見到李由手中的地圖,趙術笑了笑,道:“世兄,請坐!”李由將地圖鋪開,然後朝著趙術,道:“公子,這是臣描繪的縣所在地!”“分彆為五個,除了長樂之外,都冇有名字,還需要公子賜名!”聞言,趙術喝了一口熱茶,語氣肅然,道:“沙溪方向,叫武成,建溪方向叫南安,沙溪與建溪交彙處,就叫做武平。”“至於東甌,改名永秦!”“作為閩中郡治所!”這一刻,李由也是滿意的點頭:“公子,除此之外,臣打算將本地越人,以及南下的三萬戶打散,然後混合遷徒!”“這樣一來,有利於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