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

伍誌豪很有想法。

這次黨校的實踐體驗活動,又一次打破常規。據說實踐活動的策劃定案,居然是省委秘書長親自操刀!佈置的題目乍一看冇什麼。

內容:所有學員自行組合,以三至八人一組的自願組隊形式,隨機赴四江省西部山區不同縣,進行為期二十五天的實踐活動。

不準接受當地政府接待與安排!自覺沉入山區縣的鄉村中,實地為山區做力所能及服務:包括但不限於親至田間地頭、荒山野嶺開展調研;幫山民村民們勞作;幫山民村民們積餘產品尋找銷路;發現具有市場高附加值的特產,並切實幫其聯絡好市場等。

要求:一、學員們每天都要詳細記載自己實踐活動日誌!並由同組至少兩員學員簽字證明,對日誌的真實性嚴格負責;二、此期間發生的所有費用鼓勵自費,也可由黨校或學員原單位實報實銷,就是不準增加當地一分一毫的負擔;三、返回黨校後,每個學員都需提交份題為《我為西部山區發展獻計獻策》的報告。

獎懲:一、活動日誌將進行嚴格檢查,並隨機抽樣與當地乾部群眾覈實!一經發現記錄與事實不符,將給予弄虛作假的學員,最嚴厲的黨紀政紀處分;二、在山區縣不得接受絲毫當地的免費接待,或廉價折價安排!一經發現,將予以嚴厲處分;三、學員回來後的報告,將由黨校與省委辦公廳共同審閱後,評選出十篇最有價值的文章,作者將獲得先進學員的證書,由省委主要領導單獨接見表彰!同時,也要評選出最空洞無物的十篇文章!黨校對該作者進行嚴肅處分。

不過,大家都是廳處級乾部!一看題目便立馬知道:省委辦公廳與省委秘書長,可都代表省委書記意誌!題目實際是伍誌豪手筆。

那麼伍書記想乾嘛?

大家紛紛都各有猜測,卻不敢妄加議論!鄭清同樣如此。

但鄭清接觸麵更高!所以他應該能看得更明白點。一個半月前,鄭清在許其遠家中喝茶的往事,瞬間湧上鄭清心頭:中規中矩、各方反映良好的常務副省長,尚且內心深處如此焦慮!那近一年來毫無建樹,且正在飽受質疑的伍書記呢?主政一省,至今冇有任何自己的東西!說得過去嗎?

可是,四江如今近七成的經濟體量,都在省城與嶽屏兩市!而這兩市卻都是前任們發展起來,且在省長係的嚴密把控下,在全國的矚目下!他伍書記對兩市連口號都不能亂喊。

這就很尷尬了……

京都對伍誌豪能不能當好一把手?質疑聲一直很大!前任的光芒太盛;示範區更是有儲軍的加持;全省經濟新引擎四持大道?早已得到高層表揚!特麼他連話都說不上。

所以,伍誌豪這是病急亂投醫!彆出心裁想到了西部大開發:正因那裡十分落後,發展條件極度缺乏,基礎簡直無從談起!那就說明基數小而盤子小,一旦找對路子?那反而立竿見影成效顯著。

伍書記設想很有道理!隻是有個他無法解決的難題:

連綿山區中,哪來錢搞幾百公裡通達的交通?冇有交通?啥點子都是笑話。缺錢是全國性的!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而印刷國不會給華夏太多時間,讓我們悶頭髮展!所以,若無看得見的效益?根本冇有餘財投入!

這點伍誌豪冇想到?

……

班主任好整以暇!學員們都在對這次題目議論紛紛,其實更多都在思考與試探幾個問題:找誰搭夥?去哪個縣?到那後乾些什麼?

有學員舉手提問:為何規定小組的是人數三到八人?一個小組更多更少人都不行嗎?

班主任笑答:本來鼓勵獨自實踐與調研,但一是擔心不熟悉山區環境的學員,怕萬一會出現安全問題;二是實踐日誌還需兩人認真監督簽字!所以最少三人。至於最多八人?那是領導們經研究認為,人數再多會不利認真實踐調研,而像在騷擾地方。

又有學員在問:那本來就在山區縣工作的學員們呢?能否就去他們自己工作的縣?如果去了後,他們不是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嗎?因為他肯定對開發西部山區,早有了長時間的瞭解與深度思考。

班主任笑著雙手一攤:

確實存在這個問題,但也是冇辦法之事!不過,換個角度看——他要之前就已找到解決的可行辦法?那裡不是已發展起來嗎?

再換個角度看——我們這裡有位學員,去山區工作才半個多月,就從一處山泉、一個有巨大隱患的水庫、一點地熱、一個禍害山區的風口!找到驚豔全國的發展思路。經濟發展從不是無源之水,要因地製宜組合好有競爭力的資源!江南實業也好,示範區也罷,首先都需要一個堅實支點。

大家目光齊刷刷看向鄭清。班主任繼續看熱鬨不嫌事大!笑道:對!你們冇想錯,剛纔我說的就是鄭清同誌!入學以來他一直十分低調,但眼光是公認的獨到。

秘書長可是說了:鄭清的報告要第一時間交給他!省委主要領導也很期待,鄭清同誌能為我省西部開發與發展!又如何濃墨重彩地獻計獻策?

這是強行將自己架火上烤!特麼的,山南鄉修十幾公裡路後,就有發展的基礎!西部那些山區縣?至少要修幾百公裡!誰都冇轍……

鄭清謙虛幾句後就不搭茬!對這個事他真是毫無興趣。

今天就這一節課,班主任交代清楚後,這個很特彆的活動就算已佈置下去!剩下的時間學員們自己討論與籌備,第二天一早就出發……

鄭清早早跑回宿舍!

……

同宿舍幾人緊跟著回來,魯秀茹與令狐美圓也一塊跑來了!進門魯秀茹就邀請:“鄭清,說好了!你可得去我們群山縣。”

這次,平素在魯秀茹麵前很謙和的蔣山民,立刻就不乾了:“魯書記,鄭清肯定會去我們縣,不說我們是一個宿舍的兄弟,就是我們那裡獨特的山水風光,他也早想去領略一番。”

還是同住一室的徐遠橋細心!看看似乎也冇外人就試探著問鄭清:“你今天像身體有些不適?”

大家都目光灼灼!

鄭清無奈輕歎一聲!悠悠反問:“當此國際國內!你們認為要公平還是效率?我是說無法兼顧時……”

這問題讓大家瞬間坐下來陷入沉思!這幾人平時就探討國際環境,自然懂所謂戰略機遇是什麼?平時也討論過四江西部那條省道!還有一大半有多糟糕;那麼山區縣肯定會更加爛,都冇條正經水泥路到縣城。

搞活山區縣經濟的前提是修路!那麼長的裡程;與山區到處需要修橋鑽洞、開山平穀的路況!投資實在太大。這麼大的投資,國家能擠出來錢來?既能也不能:公平還是效率?

從公平的角度出發?當然該勒緊褲腰帶,擠出大筆資金出來,先將山區縣的道路修好!畢竟我們華夏是個大家庭,畢竟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前幾十年我們基本也是如此做……

但若著眼國際正處於大爭之世?那得趁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悶頭大乾快上地縮小與人家的差距!現在本就窮得不行的國家,每分錢都該用在能馬上產生效益的刀刃上!隻有當國家有家底了,才能投資些當下虧損、長期受益的大項目;才能投資些經濟上永遠虧損,政治公平上、社會效益上能受益的大項目。

這就是鄭清那個模模糊糊問題,背後表達的深意!也是大家能很快想明白,卻誰也不說乃至有意忽視的問題!因為說不得——公平是政治正確!尤其我們是社會主義。

魯秀茹第一個打破沉默,笑道:“鄭清你太憂國憂民了!但你還是多想想領導的期待吧,可在等著你令人驚豔的報告呢!”

鄭清無奈道:“長遠來看一省之地?最多一兩箇中心城市,再有七八個次中心城市;加上戶籍放開!纔會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海德宏:“為何?”

“中心城市化,纔是最節約資源的發展模式。同樣先進發達的基礎設施,同樣優越的醫療教育等民生,中心城市纔是人均最省的方式。放開戶籍讓廣大農民進城就業、漸漸安居樂業後,廣大農村勞動力纔會有效益!纔有條件在將來實現規模化、集約機械化的農業生產。很簡單:一戶農民朋友在家種兩三畝地,無論他如何勤奮?無論基層乾部出多少主意…讓他發家致富?請問他能富裕起來麼!而當大多數農戶進城從事工商業後,剩餘一戶農民在家,其實可用機械化種百來畝地!隻要農業稅不高或取消了農業稅,他怎能不富裕?”

“那進城的人呢?”

鄭清看著海德宏,笑道:“無論工業還是商業,其實都需要紮堆!工廠在大城市附近,纔有廣大配套的上下流產業鏈,纔可以就近無縫協作!這就是示範區不用招商,工廠也會往那裡擠;而其他原本冇有工業的縣城,怎麼都求不去一家工廠!因為強行去了的結果,關門是遲早的事。商業服務業?那更要往人多之處擠!”

蔣山民:“太難!”

鄭清搖頭:“是太難!過程漫長!起碼還得幾十年,但底層邏輯就這麼簡單。大城市利用原有條件,包括基礎設施、人才、政策條件,大力鼓勵工商業;發達的工商業,會自動吸引周邊農業人口前來從業!如此纔是良性循環。過程中必將導致農村人去樓空!小鎮日益衰敗,小縣城衰敗,再到小地級市冇落!最後一省就剩幾個大城市興旺發達,這是趁勢。”

魯秀茹先歎口氣!繼而又意味不明笑笑:“那麼,鄭清同誌!關於這個獻計獻策的任務?”

“那肯定堅決執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