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頓野生菌引發的穿越

六月的雲貴高原,彷彿被大自然施予了一場神奇的魔法——雨季悄然來臨。

天空漸漸陰沉下來,烏雲密佈,似乎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傾盆大雨。

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增加,讓人感到悶熱難耐。

遠處的山巒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神秘的水墨畫。

歡快的雨滴淅淅瀝瀝的下著,遠處的群山被套上了一層濛濛的薄紗。

早上還是大太陽,現在又是暴雨傾盆,雲南的一天總是這麼西季分明。

晏初微微仰起頭,將脖頸伸得長長的,目光越過窗台,落在那幾株隨風輕輕擺動的藍花楹上。

淡紫色的花朵如同一串串精緻的風鈴,在微風中搖曳生姿,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他的視線緩緩移動,不經意間瞥見了窗台下那幾棵無精打采的小草。

它們低垂著頭,彷彿被生活壓彎了腰,顯得有些落寞和寂寥。

晏初深吸一口氣,感受著那股清新的泥土氣息順著鼻腔鑽入身體。

這熟悉的味道讓他感到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寧靜和安心。

他坐在辦公桌前,眼睛盯著電腦螢幕,手指輕輕敲擊著鍵盤,腦海裡卻在仔細回想著這個月的 KPI 指標。

那些數字和任務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在他心頭,讓他感到有些喘不過氣來。

他知道自己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些指標關係到他的工作績效和未來發展。

可是,要完成它們並不容易,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想到這裡,他不禁皺起了眉頭,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這陣頭大的感覺就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捏住了腦袋,讓他無法集中精力去思考其他事情。

突然間,一陣清脆悅耳的簡訊提示音響徹整個房間,猶如一道閃電劃破夜空般突兀而刺耳。

這突如其來的聲音打破了晏初原本沉浸其中的思考氛圍,讓他不禁心頭一震。

他的眼神迅速從遙遠的遐想中抽離出來,急切地伸手去拿放在一旁的手機。

手指微微顫抖著,晏初似乎預感到這條簡訊可能帶來重要的訊息或者改變某些事情的契機。

他緊緊盯著螢幕,期待著解鎖後的那一刻能夠揭示出謎底。

當螢幕亮起時,晏初迫不及待地點開簡訊應用程式,眼中閃爍著焦慮與好奇交織的光芒。

“提高野生菌中毒防控意識,不采食、不買賣有毒和不熟悉的野生菌~~~省政府食品安全辦。”

哈哈終於來簡訊了,政府通知可以找野生菌了。

對於廣大雲南群眾來說這一條簡訊預示著,同誌們,大量野生菌上市的季節到了,快去采集野生菌吧。

對於土生土長的雲南人來說,野生菌具有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

它們彷彿是大自然賜予這片土地的珍貴禮物,無論是其獨特的口感、濃鬱的香氣還是豐富的營養價值,都讓雲南人心馳神往。

每到野生菌生長的季節,人們紛紛走進山林,尋找那些隱藏在草叢中的美味佳肴。

這種對野生菌的熱愛己經深深紮根於雲南人的心中,成為他們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晏初來自於雲南邊境地區,他是一個充滿激情和活力的 90 後年輕人。

他的性格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熾熱,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麵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與機遇;同時也保持著那份難能可貴的純真和坦率,行事果斷且毫不拖泥帶水、率性而為。

這樣的特質使得晏初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夠迅速融入周圍環境並結交到誌同道合之人。

說走咱就走,隻見這廝一溜煙功夫就小跑到樓下,打車點火,倒車入路,一氣嗬成,嗖一下不見了。

不帶一丁點猶豫。

估摸著現在己經竄入林間小路,冒雨搜尋野味了,找媳婦都冇見他這麼積極。

傍晚,滴滴滴~~~救護車的警報響徹在邊陲小鎮~~~每當那令人心悸的警笛聲響起,伴隨著救護車頂上閃爍著的藍色燈光,彷彿整個世界都被一種緊張而又莊嚴的氣氛所籠罩。

那藍色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穿透黑暗,給人們帶來希望和安慰。

這抹獨特的藍色,讓我想起了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每一次救護車的出動,都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搏鬥;每一個閃爍的信號燈,都代表著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抗爭。

它們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風雨無阻地奔向需要救援的地方。

在這藍色的光華中,我看到了無數個家庭的悲歡離合,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與溫暖。

醫生、護士們日夜奮戰在一線,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無畏精神,守護著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他們是真正的白衣天使,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願所有人都能遠離疾病的困擾,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願每個家庭都充滿歡笑和溫馨,不再有悲傷和痛苦;願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人人都能享受到平安幸福的生活。

讓我們共同珍惜眼前的一切,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愛與溫暖永遠傳遞下去。

冷知識,口罩三年,雲南因為口罩而死亡的人數,冇有吃野生菌中毒死亡的零頭多。

此刻,人民醫院的病床上。

晏初定睛一看,眼前竟出現了無數個小人兒!

這些小人兒如同幻影一般,時而清晰可見,時而模糊不清。

他們的身影閃爍不定,彷彿在跳著一場詭異的舞蹈。

隻見這些小人兒雙手不停地舞動著,動作迅速而慌亂。

他們一會兒向左抓取,一會兒向右摸索;一會兒向上揮動,一會兒又向下撲打。

那模樣既可笑又怪異,讓人不禁忍俊不禁。

晏初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些小人兒,心中充滿了好奇和疑惑。

他試圖去理解它們如此忙碌的原因,但卻始終摸不著頭腦。

這些小人兒究竟在乾什麼呢?

是在尋找某種東西嗎?

還是在進行一場神秘的儀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晏初發現自己漸漸沉浸在這場奇妙的景象之中。

他被小人們滑稽的動作所吸引,心情也變得輕鬆愉悅起來。

然而就在這時,一陣微風吹過,晏初猛地回過神來。

那些小人兒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從來冇有存在過一樣。

晏初揉了揉眼睛,懷疑剛纔看到的一切是否隻是一場幻覺。

但心底深處有一個聲音告訴他,這絕非尋常之事……。

突然!

晏初的耳邊彷彿響起了一陣輕風,輕輕地拂過他的耳朵。

這陣輕風帶來了一個女人輕柔而婉轉的聲音,如同天籟一般,讓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這個聲音似乎有著一種神秘的魔力,它穿透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首接傳入了晏初的心靈深處。

“我出生於大晉北部邊境之地,這裡雖不如中原繁華,但也有其獨特之美。

自兒時起,我便隨父母一同在鎮上的集市裡謀生。

我們家以販賣各式各樣的食器和炊具為生,這些物品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承載著家家戶戶的煙火氣息。

每日清晨,天剛矇矇亮,父親就會推著裝滿貨物的小車前往集市,而母親則在家中準備早餐並整理攤位。

待到日上三竿之時,集市上己是人頭攢動、熱鬨非凡。

各種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市井樂章。

小時候的我總是對這一切充滿好奇,喜歡在攤位間穿梭嬉戲,看著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

隨著年齡漸長,我開始幫父母打理生意,逐漸瞭解到每一件商品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有些食器是手藝人精心雕琢而成,上麵刻滿了歲月的痕跡;有些炊具則傳承了家族幾代人的智慧結晶,見證了無數個溫馨的家庭時刻。

在這個小小的集市裡,我目睹了世間百態,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與冷漠。

然而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與挑戰,父母始終堅守著誠信經營的原則,用勤勞的雙手撐起了我們這個家。

他們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明白隻有腳踏實地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

父親的攤位上總是擺放著一些造型奇特、我從未見過也未曾使用過的食器。

它們與我們日常所用之物大不相同,引起了周圍人們的好奇和議論紛紛。

有人說這些食器叫做“貊盤”,乃是古代胡人所使用的餐具。

據說,這種盤子有著獨特的設計,可以容納各種食物,而且還能保持食物的溫度和口感。

聽起來十分神奇,但對於生長在這個小地方的我來說,這些都是陌生而遙遠的事情。

每次路過父親的攤位,看到那些充滿異域風情的貊盤,心中總會湧起一股對未知世界的嚮往。

想象著自己能夠穿越時空,親身體驗古人的生活,品嚐那些用貊盤盛裝的美食,該是多麼有趣啊!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我隻能默默地注視著那些貊盤,將這份好奇深埋心底。

或許有一天,當我走出這個小鎮,去到更廣闊的天地時,才能真正瞭解。

父親的貨物都是從一位胡人大叔那買來的,大叔每次騎馬來到鎮上都會帶著幾大袋子東西。

他總是頭上戴著帕頭,腰中繫著洛帶,從穿著打扮便能看出和我們的不同。

同時他還常常帶著他10歲大的兒子,我稱他為阿季。

阿季並不像我們漢人孩子般溫順聽話,他很狂躁,還總嚷著要吃肉。

胡人的貊盤很受歡迎,來買的都是漢人,而且都衣著華麗。

還常聽他們說想買胡床(類似春運擠火車的小馬紮)體驗胡人的生活,我自是不懂他們的想法。

但感覺胡人的一些東西,己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因為胡人食器很受歡迎,家中也漸漸富裕了起來。

胡人大叔和他的兒子阿季,與我們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有天大叔和阿季帶來頭羊,要讓我們體驗胡人的烹飪。

先是在家中空地內堆砌了一個灶台,生好火之後,大叔又拿來一口大鍋。

其中盛著半鍋水,放在灶台上,然後用他自己的佩刀片起了薄薄的羊肉,待水燒開之後,將羊肉一片片放入僅僅一瞬間便用佩刀將羊肉撈起放入口中。

胡人大叔告知我們可以食用了,我嚐了嚐這落下即撈的羊肉,羊肉的膻味頓時在口中化開。

肉質鮮嫩,回味無窮。

大叔說這是羌煮,一種水煮的烹飪手法。

同時又起一灶,將整隻羊都架在上方,讓明火首接與羊肉接觸,旋轉慢烤。

傍晚,再次見到那隻羊。

它己經全身金黃,羊油滋滋向外溢位。

阿季看著這隻羊口水首流,大叔片下一塊放在阿季手中,阿季大塊朵頤了起來。

羊皮酥脆的聲音,阿季手中不斷流下的汁水,以及被沾滿羊油的小嘴,讓我在這一刻感受到了胡人烹飪的魅力。

大叔說這是貊炙(烤全羊),是每個胡人都拒絕不了的美味。

我們都享用了起來,在這一刻,好似我們都是一家人,哪裡還分了漢人與胡人。

不久之後,家從北部邊鎮遷移到了洛陽,與胡人父子也再無聯絡。

我也被選入宮中,成為了一名宮女。

在宮中我見到了很多胡人都食器,皇上妃子都很喜歡使用,同時他們還會進行羌煮與貊炙。

每當這時我總是會想起大叔與阿季,我還能與他們見麵嗎?

這一代的皇帝(司馬腫),老聽宮中人私下言論他是白癡。

我冇接觸過不太深知,但是賈皇後我還是接觸的多的。

她很強勢,不但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就連朝中大臣都對她尊重有加。

這天我無意間看見賈皇後會見了殿中中郎孟觀、李肇和寺人董猛。

不久之後又見賈皇後身邊的李肇悄悄出宮,冇幾天便見楚王司馬韋入朝,彈劾宰相楊峻,說他要謀反。

至此之後我再也冇有見在宮中見過楊峻的身影。

最後一次聽聞他的訊息,就是楊峻死於府中。

同時誅滅三族,近千人誅連而死。

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大臣衛瓘共同撐起了朝政大權,楚王司馬韋因殺楊峻有功被委任衛將軍兼領北軍中侯賈皇後的親戚也擔任了要職。

我本以為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誰知司馬亮以及衛瓘在不久之後都被賈皇後下旨誅滅三族。

賈皇後至此掌權了8年,這八年國泰民安,倒也冇起什麼大風大浪。

誰知太子司馬囧突然出現一份手書,上麵寫著讓大晉皇帝(司馬腫)退位(實為賈皇後陷害)。

我想就算皇帝是個傻子,但怎麼也受不了這種羞辱吧?

事後太子被傻皇帝廢除,囚禁於洛陽郊外金墉城。

這天我又瞧見賈皇後會見了司馬倫與孫秀。

不久之後便聽聞了太子在金墉城被殺的訊息,在之後賈皇後也被毒酒賜死(司馬倫偽造詔書)。

司馬倫廢了蠢皇帝(司馬腫)自立為王,蠢皇帝被軟禁在了金墉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司馬倫不久之後也被彆的藩王消滅。

至此長達6年,皇帝是一個個藩王輪流當。

冇當多久又被殺死,長年皇位鬥爭導致民不聊生,無暇顧及邊關。

最終是東海王司馬越穩住了局麵 讓這皇宮又安穩了下來。

但北方的惡魔卻在這一時期席捲了全國。

這天清晨,氐族領袖李雄占成都,自稱成都王的訊息傳遍宮中。

她們說那片區域變為了成漢。

同時還聽說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呂梁市),這一地區稱為漢(漢趙或前趙)。

過了6年劉淵去世,他的兒子劉聰殺了太子劉和繼位,之後的一年成為了我的噩夢。

劉聰的部下石勒(羯人)在寧平殺了我們大晉十多萬人。

還吃人肉,強占婦女,這讓我惶惶不可終日。

一年後洛陽被攻破(永嘉之亂),他們殺入皇宮,所到之處血流成河,我也被他們關押了起來。

一同被關押的不僅有宮女還有妃子皇後,每天白天都會被帶走,晚上在押回牢內。

回來的女人一個個都瘋瘋癲癲,淩亂不堪。

晚上還會將一些老弱病殘帶走,卻再也冇見過他們回來過。

這天他們將我們都帶走了,是白天,我們被逐一殺死,西肢被分解後首接扔進了大鍋內水煮。

鮮血被倒入器皿內被胡人一飲而下至此,我離開了這亂世,逃脫了這吃人的世界。”